首页 资讯 正文

关爱社区“老宝贝”,杨浦这支队伍在行动……

体育正文 171 0

关爱社区“老宝贝”,杨浦这支队伍在行动……

关爱社区“老宝贝”,杨浦这支队伍在行动……

在长白新村街道(jiēdào),有一支(yīzhī)由54人组成的社区关爱员队伍。这群平均年龄65岁的“小老人”,常年(chángnián)如一日地结对关怀着社区内2200余名独居、高龄的“老老人”。

端午佳节将至,关爱员们(yuánmen)也开始忙碌(mánglù)起来。近日,他们齐聚228街坊熊猫饭堂,亲手包了512只粽子,为独居、高龄老人送上门,让这份暖心关怀不断蔓延(mànyán)。

“爱心(àixīn)快递”送上门

“阿姨,糯米要泡久一点,这样煮出来的(de)粽子才软糯,适合老年人消化。”长白新村街道228街坊的熊猫(xióngmāo)饭堂(fàntáng)内,主厨又开课了,十几位社区关爱员和熊猫饭堂的授课主厨围在一起,捋粽叶、填糯米、放馅料、扎棉线,巧手翻飞间,一个个(yígègè)棱角分明的粽子便成了型。

“我们这是爱心粽子(zòngzi)。以前从来没包过,这是第一次包,想献一份爱心送给老年人。”社区关爱员张美珍阿姨一边(yībiān)略显生疏地包着粽子,一边笑着说。她的手法虽然不算娴熟,但每(měi)一个动作都格外认真。

旁边的刘荣兰阿姨则是一位包粽子(zòngzi)“老法师”,她熟练地(shúliàndì)将粽叶卷成漏斗状,快速填入浸泡(jìnpào)好的糯米和腌制入味的五花肉,再用棉线扎紧,动作一气呵成。“粽子外面买得到,但我们志愿者这份情谊(qíngyì)是买不到的。现在有余力就帮助‘老老人’开开心心度过晚年(wǎnnián)。”刘阿姨感慨道。

在长白新村街道(jiēdào),老年人口占(zhàn)户籍(hùjí)人口的42.42%,其中需要特别关爱的独居(dújū)、高龄老人就有(yǒu)2200名。如何让这些“老宝贝”们安享幸福晚年,一直是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。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迎接传统节日的邻里活动,更是街道以“熊猫饭堂”等社区食堂网络为载体,打造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街道的积极探索。

空气(kōngqì)中弥漫着粽叶的(de)清香与糯米的甜香,关爱员们忙碌了一(yī)下午,512只热气腾腾的粽子出锅后,由关爱员和熊猫食堂的送餐志愿者队伍一同送到社区内的独居、失独、高龄老人家中。

当社区的烟火气(qì)与人情味(rénqíngwèi)在一方小小的社区食堂交融升华,为银发浪潮下的“老宝贝”们织密了一张坚实而温暖的关爱网。

“熊猫饭堂”早餐上(shàng)新

打造老人“第二个(dìèrgè)家”

开业两年以来,位于228街坊的“熊猫饭堂”成为(chéngwéi)街道(jiēdào)重要的为老(lǎo)服务阵地,不仅解决了老年人“三餐热饭”,更在持续升级其服务内涵与外延,努力成为社区老年人的“第二个家”。

记者了(le)解到,为了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餐饮需求,熊猫饭堂近期已贴心开设了早餐服务。“早上能吃到热腾腾的粥、包子和馒头,对我们老年人来说太方便(fāngbiàn)了!”家住附近的王先生连连称赞(chēngzàn)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食堂还特地引进(yǐnjìn)了来自安徽大别山的散养土鸡蛋,成本提高了,价格却没变。

据了解,根据街道创建老年友好型(xíng)街道的(de)行动方案,未来还将依托(yītuō)社区食堂,推广个性化助餐服务,满足不同健康状况老年人的膳食需求。

对老年人的关爱(guānài),不仅仅体现在一顿饭(yīdùnfàn)、一只粽子上。长白(zhǎngbái)新村街道的社区关爱员志愿者队伍,常年如一日地结对关怀着社区内2200余名独居、高龄的“老老人”。关爱员们根据老人的实际需求,将老人分为绿(lǜ)、蓝(lán)、黄三色进行分类管理(fēnlèiguǎnlǐ)和服务,从(cóng)日常电话微信联系,到代买送菜、代配药,再到提供心理支持、慢病指导,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,与居委会干部、小区志愿者们共同撑起了社区老年人的幸福生活。

“心里很温暖(wēnnuǎn)。”当关爱员们将粽子送上门,独居失独老人朱慧芳说,“上次我骨折,关爱员周兰英天天来帮我扔(rēng)垃圾。还有关爱员叶芯,知道我睡眠不好,就说‘你哪怕半夜睡不着(shuìbùzhe)也不要紧,找我聊聊(liáoliáo)’。我一个人生活,她们的关心让我确实很暖心。”

从一只粽子到一个食堂,从一次慰问到一套完善的(de)关爱体系。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关爱,汇聚成了长白新村街道老年友好社区的温暖底色,将(jiāng)人民城市重要(zhòngyào)理念落实在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细节之中。

关爱社区“老宝贝”,杨浦这支队伍在行动……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